收到拟录取通知那天,我翻出大一的成绩单 —— 通识课 “大学语文” 68 分,专业课 “微观经济学” 75 分,看着那串刺眼的数字,突然想起研趣规划师曾说的话:“保研的差距,其实从大一开始就埋下了。” 直到走完保研路才发现,我后来为补绩点熬的夜、为赶科研经历挤的时间,很多都是大一 “偷懒” 的代价。如果能回到大一,我一定会把这 3 件事提前做好,也想把这些经验讲给正在起点的你。
第一类努力:绩点不是 “大三突击项”,大一要筑牢 “分数地基”
我曾以为 “大一成绩不重要,后面刷分就行”,结果为这个想法付出了惨痛代价。大一沉迷社团活动,把 “大学语文” 的论文拖到截止前一晚写,68 分的成绩直接拉低了前三年的平均绩点;“微观经济学” 课上总走神,期末靠刷题勉强及格,后来想申请经济学相关方向时,这门课的低绩点成了简历上的 “硬伤”。
反观同专业的小林,大一就跟着研趣的 “大一绩点规划表” 走:把课程按 “保研权重” 排序(专业基础课>通识核心课>兴趣选修课),每天留 1.5 小时整理笔记,连 “大学语文” 都认真研究论文选题,最终大一绩点排名专业前 10%,后面两年只需要维持优势,比我这种 “后来追分” 的轻松太多。
大一绩点避坑关键: 别信 “刷分容易” 的传言,很多学校 “重修成绩只记及格 / 不及格”,或 “原始成绩会标注”,一旦考差就是永久遗憾。研趣的 “课程优先级工具” 能帮你分清重点:像数学、英语这类 “贯穿保研全程” 的基础课,大一就要吃透(比如每天 30 分钟背英语专业词,每周整理 1 次数学错题);通识课别敷衍,至少保证 80+,避免拖后腿。我后来花了整整一学期重修 “微观经济学”,才把成绩提到 85 分,要是大一就认真学,哪用多花这半年时间?
第二类努力:科研不是 “大三任务”,大一要埋下 “兴趣种子”
“大一哪懂什么科研?” 这是我当初的借口,直到大三夏令营被导师问 “有没有接触过相关研究”,只能尴尬地摇头时才后悔 —— 那些大一就开始 “科研启蒙” 的同学,早已把我甩在了后面。
研趣学员小宋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:大一她就跟着 “科研入门包” 做:每周读 1 篇专业领域的通俗论文(比如社会学的《年轻人独居生活观察》),听 1 场校内学术讲座,还用 “兴趣雷达图” 记录自己关注的方向(她当时对 “数字社交” 特别感兴趣)。大二时,她凭着积累的认知,成功加入导师的 “大学生社交行为调研” 课题,大三就有了完整的科研经历,夏令营时被 3 所 985 院校主动邀约。
而我直到大二下学期才开始慌,临时找老师要课题,却因为 “连文献都不会查” 被拒绝,后来只能把课程论文改写成 “科研成果”,比起小宋的真实调研经历,竞争力差了一大截。
大一科研启蒙方法: 不用急着做 “大课题”,重点是培养 “学术感知”。研趣的 “科研入门包” 里有 “通俗论文清单”(避开晦涩的核心期刊,选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《环球科学》这类易读内容)、“讲座笔记模板”(记录 “核心观点 + 自己的疑问”),甚至还有 “文献检索基础课”,帮你搞定 “怎么找知网文献”“怎么看论文结构”。这些看似 “不起眼” 的努力,会让你大二选课题、大三做研究时,比别人快一步。
第三类努力:信息不是 “临时查”,大一要培养 “规则敏感度”
“要是大一就知道推免规则,我肯定能多拿 2 个排名百分点!” 这是我保研结束最常说的话。直到大三上,我才第一次认真看学校的《推免工作办法》,才发现 “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奖能加排名分”—— 而我大一下拿了省级二等奖,却因为不知道规则,没在评排名时申报,白白浪费了把排名从 18% 提到 16% 的机会。
研趣的 “院校推免规则库” 里,早就标注了各高校的 “加分细则”“排名计算方式”,但我直到大二下学期才接触到。而隔壁专业的小张,大一就用这个库核对自己的加分项,大一下拿了 “计算机二级证书”(加 0.3 个排名点),大二又靠 “挑战杯” 省赛奖加了 2 个点,大三排名稳稳在前 10%,根本不用像我一样 “最后关头慌找加分项”。
大一信息意识培养: 每周花 10 分钟做 “信息整理”:①查学校推免细则,把 “加分项” 列成清单(比如竞赛、证书、科研);②关注 2-3 所目标院校的官网,看 “招生简章” 里的 “录取偏好”(比如某院校喜欢有实践经历的学生);③用研趣的 “保研时间轴”,标注大一要完成的关键事(比如过四级、参加 1 个学科竞赛)。别等大三才 “临时抱佛脚” 查信息,大一养成 “懂规则、找方向” 的习惯,能少走很多弯路。
保研后回望,才发现大一不是 “大学的适应期”,而是 “保研的蓄力期”。那些我以为 “以后再做也不迟” 的事,其实都该在大一启动:筑牢绩点地基,就不用后面熬夜刷分;埋下科研种子,就不用大三慌找课题;培养信息意识,就不用错过加分机会。
如果你现在刚上大一,别再像我当初一样 “迷茫度日”。研趣的 “大一保研启动包” 里,有绩点规划表、科研入门素材、推免规则库,还有 1v1 规划师帮你定制计划。记住:保研从来不是 “大三的冲刺跑”,而是 “从大一就开始的马拉松”,早一步努力,就多一分上岸的底气。
扫码添加【鳗鱼老师】
领取更多保研资料,免费1v1保研规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