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你:
见字如面。
写下这封信时,合肥的晚风正穿过写字楼的窗,带着夏末的余温。桌上摊着你的规划表 —— 那页被红笔圈出的 “9 月目标” 旁,你用铅笔写了句 “再坚持一下”,字迹被反复描摹得有些模糊。忽然想起第一次见你,你攥着绩点单坐在沙发上,眼神里有期待,更多的是 “我真的可以吗” 的迟疑。那时就想告诉你:别怕,我们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年轻人,带着一身青涩的勇气,最终把 “不可能” 走成了 “原来我可以”。
你熬夜改文书的每个深夜,我们都记得
还记得你第一次提交的个人陈述吗?把 “参与科研项目” 写成了实验步骤流水账,规划师用三种颜色的笔标注:这里该藏着你的思考,那里要亮出你的独特。后来你学会在 “失败的实验数据” 里写 “由此修正了建模思路”,学会在 “课程论文” 里延伸出 “与目标院校导师研究方向的契合点”。那些被退回来 7 次的文稿,那些凌晨两点发来的 “老师,这样改可以吗”,那些删了又写的研究计划,其实都在悄悄告诉你:保研不是堆砌经历,是学会用真诚的笔触,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我们见过你模拟面试时的手足无措。当被问到 “如果科研和预期不符怎么办”,你红着脸说 “不知道”,督导老师却笑着说 “这才是最真实的答案,我们来把它变成加分项”。后来在真实的考场里,你从容地说 “我会先复盘变量控制,就像上次我们模拟过的那样”—— 那一刻,你眼里的光,比任何 offer 都亮。
你说 “进度慢了” 的慌张,我们懂
你曾在复盘会上掉眼泪,说室友已经拿到夏令营 offer,自己却还在补修课程。我们给你看了小郑的故事 —— 那个比你还晚启动三个月的姑娘,最后带着扎实的乡村教育调研走进了南师大。其实啊,保研从来不是赶早集,有人适合在大二就埋下种子,有人需要在大三慢慢扎根。就像你后来在朋友圈写的:“原来慢一点没关系,只要每一步都踩得实。”
你总担心自己是 “双非”“跨专业”“科研空白”,可在我们眼里,这些标签从来不是枷锁。记得吗?我们帮你把 “地方院校实习经历” 变成 “区域经济研究的独特视角”,把 “跨专业的迷茫” 变成 “学科交叉的优势”。那些被你视作 “短板” 的地方,恰恰藏着别人拿不走的光芒。
你终将抵达的彼岸,我们陪你等
前几天收到你的消息,说收到了梦校的复试通知,结尾加了个雀跃的表情。忽然想起这一路的脚印:第一次参加学术沙龙时不敢提问,后来能在导师面前清晰阐述观点;第一次做数据可视化时连 Excel 都用不熟练,现在能独立跑完回归模型。你以为的 “突然变好”,其实是无数个微小进步的总和。
或许你还在焦虑 “万一失败了呢”,但想告诉你:保研这场航行,重要的从来不是终点是否如预期,而是你在风浪里学会的掌舵能力。那些被打磨过的文书逻辑,那些练熟的面试表达,那些在挫折里长出的韧性,都会成为你往后人生里的 “压舱石”。
亲爱的你,不必急着向世界证明什么。你慢慢来,我们慢慢等。等你把 “我试试” 变成 “我做到了”,等你在拟录取通知里看见自己的名字,等你某天回头说 “原来那段日子,真的没白熬”。
研趣愿意做你航行路上的灯塔,累了时的港湾,困惑时的指南针。我们见过太多风浪,也信你终将抵达彼岸。毕竟,好的陪伴从不是替你掌舵,是让你在独自面对风浪时,知道身后永远有束光为你亮着。
愿你带着这封信里的暖意,继续往前吧。前路或许有雾,但你的每一步,都在靠近星光。
永远陪着你的研趣
于合肥秋夜
研趣考研官方视频号
研趣在线智能学习系统
研趣考研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9155121452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