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那天,你在朋友圈发了张岸边的照片,配文 “终于上岸了”。可我们看着那张照片,却在想:这不是终点,是你真正看见风景的起点。研趣从来都知道,保研这场航行里,“上岸” 只是踏上码头的第一步,而对岸的学术森林、星辰大海,才是更值得慢慢游历的天地。我们想做的,从来不止是把你送到岸边,更想陪你穿过初来乍到的迷雾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风景。
刚上岸的迷茫,我们替你提前备好指南针
还记得你第一次走进研究生宿舍的样子吗?拖着行李箱站在楼道里,手里攥着导师发的文献清单,密密麻麻的英文关键词像没见过的航标。那天晚上你发来消息:“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。” 我们立刻给你寄去了那本《研究生入门指南》—— 里面贴着研趣学长学姐手写的便签:“第一次组会别紧张,带个笔记本记录问题就好”“读文献先看摘要和结论,不懂的标黄第二天问师兄”。
其实早在你收到拟录取通知时,我们就开始为 “对岸生活” 铺路了。联系同课题组的研趣校友给你做 “预科普”:导师喜欢在群里深夜发消息怎么办?组会汇报要注意哪些细节?甚至连实验室的仪器怎么预约、哪间自习室网速最快,都帮你打听清楚。就像有人提前为你画好了地图,让你不必在陌生的岛屿上瞎撞。
你第一次跟导师讨论研究方向时,紧张到把准备好的提纲忘得一干二净。回来后沮丧地说 “搞砸了”,可督导老师却点开你录的音:“你看,导师在你提到‘乡村教育数字化’时眼睛亮了,这就是你的突破口。” 后来你顺着这个方向查资料,三个月后果真拿出了让导师点头的开题报告。原来刚上岸的慌张从来不可怕,只要有人帮你从混乱里找出线头。
学术探索的深水区,我们做你最稳的救生圈
研究生第二年,你在论文里卡了壳。模型跑出来的数据总是不理想,对着电脑屏幕掉眼泪时,突然想起研趣的 “学术护航群”。凌晨一点发的求助消息,很快收到了在读博士学长的回复:“可能是变量设定漏了地区差异,我去年也遇到过类似问题,这是我的处理方法……” 那天晚上,你们通了两个小时的电话,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,像在黑暗里亮起的灯。
研趣的学术资源从来不是 “一次性消耗品”。我们会定期邀请各领域的导师开 “进阶讲座”,从 “如何写好期刊论文引言” 到 “学术会议答辩技巧”,都是你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实战经验。你跟着中科大的李教授做过半年的项目,他总说:“研趣送过来的学生,身上有种踏实的闯劲。” 其实那股闯劲里,藏着我们给你的底气 —— 知道背后有随时能请教的人,才敢在未知的领域往前多走一步。
你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时,在展板前手足无措。是研趣的学姐把你拉到一边:“记住,有人停留超过三秒就主动开口介绍,别怕说错。” 后来真的有位业内大牛对你的研究感兴趣,临走时说 “保持联系”。那天你在群里发了九宫格照片,说 “原来学术圈也可以很温暖”。我们看着照片笑了 —— 所谓成长,就是把曾经的 “不敢”,变成后来的 “我可以”。
对岸的风景里,藏着比论文更宽的世界
研一暑假,你跟着团队去山区做调研,回来后在公众号写了篇文章,说 “原来学术不止在实验室里”。那篇文章下面,研趣的老师留了言:“这才是我们想让你看到的风景。” 我们始终觉得,研究生不该只盯着论文发表,更要找到知识和世界的连接点 —— 所以会推荐你去参加 “乡村振兴实践营”,鼓励你把研究和真实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。
你后来在朋友圈写:“研趣教会我的,不只是怎么保研,是怎么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。” 看到这句话时,我们想起你刚来时的样子:那个为绩点焦虑到失眠的小孩,如今能在学术和生活里找到平衡;那个觉得 “双非出身就矮人一截” 的姑娘,现在敢在国际会议上用英文发言。原来对岸的风景里,最动人的从来不是论文发表的瞬间,是你眼里慢慢亮起的光。
现在的你,偶尔还会回研趣的合肥中心坐坐,给学弟学妹们讲自己的故事。你说:“上岸那天我以为结束了,后来才发现,真正的开始,是有人陪着你慢慢看风景。” 这大概就是研趣存在的意义 —— 我们不只在乎你是否抵达对岸,更在乎你在这段旅程里是否尽兴,是否真的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。
如果你也正站在保研的渡口,别担心前路漫漫。
研趣会陪你穿过申请季的风浪,送你稳稳上岸,更会陪你在对岸的世界里慢慢走 —— 看学术的花怎么开,看生活的海怎么蓝,看曾经胆怯的自己,如何变成眼里有光的模样。毕竟,最好的陪伴从来不止于终点,而是让每一步都走得值得。
研趣考研官方视频号
研趣在线智能学习系统
研趣考研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9155121452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